2013年12月10日上午,第299期厦大语言学沙龙在人文学院320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邀请到浙江大学刘海涛教授作题为“从依存关系到语言网络”的学术报告。中文系主任李无未教授主持了本次沙龙。?xml:namespace>
刘海涛教授首先从语言学的转向开篇,认为语言学正在从传统的艺术与人文学科转向现代的认知与生命科学,其研究方法也正在经历从内省法到实验方法的转变,由此提出了语言学家应当以大规模的真实文本为语料基础研究语言的规律。刘教授根据自己和团队的研究经历,介绍了如何采用人类语言的真实语料,通过科学的方法从语言认知、语言类型、语言网络等三个方面研究语言的结构模式与演化规律,展示了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刘教授在报告中注重破除用实验方法来研究语言等人文社科对象的神秘感,树立文科学者在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的信心。
参加沙龙的师生对刘教授图文并茂,理论结合实践的报告反响热烈,纷纷向刘教授提出问题,进行交流。最后,李主任总结到,要使语言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名副其实的领先科学,科学化是必由之路,刘教授的报告无疑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
出席本次沙龙的还有我系其他教师以及人文学院、外文学院、管理学院等学院的硕、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


主讲人简介:
刘海涛(1962—),工业自动化专业学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岗位),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计量语言学研究》首席专家。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Language
Problems & Language Planning、Glottometrics等六种国际语言学学术刊物的编委会成员。
已在Lingua、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Cognitive
Linguistics、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Planning、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EPL、Physica A、Phonetica、Poznań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Glottometrics、GrKG/Humankybernetik、科学通报、光明日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科学、外国语、现代外语、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等多种学科的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语言研究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数十篇文章被SCI、SSCI、A&HCI等国际主要检索系统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