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参加“中国经典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2-11-02]  阅读次数:

        应台湾中央大学邀请,10月24—28日,我中心主任、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教授带领15人的访问团在台湾中央大学参加了“中国经典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访问团成员还包括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李无未教授、王烨教授、曾良教授、刘荣平教授及嘉庚学院朱盈蓓教授、亢巧霞教授、朱莉教授、潘新教授,漳州师范学院的吴晓芳副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宋贝贝,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本科生黄枭、黄恺婕、陈晓玲、张辛泽。苏新春教授作了大会报告并为闭幕式致辞。
        会议的主题包括:宋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古典文学的“物”与“我”、玄应《一切经音义》综合研究。与会学者围绕以上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和切磋。苏新春教授的《< 十三经>中‘天’字分析》运用定量统计的方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曾良教授的《俗写与佛经语言考校举例》以佛经中一些字词为例,比照各种版本,通过古籍俗写的分析,考校了佛经字词的是非,以帮助佛经语言的正确释读;刘荣平副教授的《从黄鹤龄< 不暇懒斋诗钞>看道咸年间台湾社会之状况》对刘家谋的友人黄鹤龄的诗集钞本《不暇懒斋诗钞》进行研究,考察了台湾航海、气候、地震、风俗、文化、古迹、民生、兵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以引起台湾研究者的注意。朱盈蓓副教授的《明清叙事文学拟神话结构中的主体间性思想》对明清时期叙事文学中的拟神话结构进行解析,认为在这些拟神话结构中,通过“我”与“物”之间交互主体性关系的观照,融汇了中国传统思维中天人合一的认识观、物我感应的自然观、仁爱合群的伦理观、物我不二的信仰观,从方法、情节、母题以及人物塑造上展示了伦理学、认识论和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思想。亢巧霞副教授的《元白唱和诗中白居易的主体性表达》以白居易元和唱和诗为切入点,从友情交流的角度,体验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主体性表达方式。文章认为,白居易继承“诗缘情”的传统,基于友人的相似经历以及对诗歌的痴迷,是白氏唱和诗歌的主体性表达之一。黄金明教授的《汉代屈原批评与文士的精神建构》认为汉代屈原批评显示了对屈原及其作品的体认与思考是融合儒道,建构文士主体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
        会议期间,中央大学还组织了两场座谈会,分别就“汉语汉字教学与研究”、“学科、专业介绍”等为主题展开讨论,两校师生进行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交流和互动,气氛颇为融洽。
        除了在中央大学参加学术交流之外,苏新春教授还带领嘉庚学院几位师生参访了铭传大学和辅仁大学,与两所大学的师生互送礼物,并就合作办学的相关事宜进行了交流和洽谈。

附:
中 國 經 典 與 文 化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議 程 表

中 國 經 典 與 文 化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議 程 表
國立中央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人社特色領域
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流變 古典文學的「物」與「我」 玄應《一切經音義》綜合研究
中 國 經 典 與 文 化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議 程 表
會議日期:2012年10月25日(星期四)
會議地點: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A302)
8:00-8:30 報到
8:30-9:20 開 幕 致 詞
(全體合影) 國立中央大學代理校長 李 誠 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 劉振榮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研發長 朱延祥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衛友賢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 楊祖漢教授
09:20
|
11:00 第一場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講評人
萬金川
中央大學 朱慶之
香港教育學院 “R為A所見V”式被動句的最早使用年代 劉承慧
清華大學
李圭甲
韓國延世大學 高麗大藏經與敦煌文獻對照目錄製作及對照硏究系統構築 邀請中
丁鋒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唐代幾種《妙法蓮華經》音義的比較研究──兼談玄應音義與慧琳音義的關係 李無未
廈門大學
曾良
廈門大學 俗寫與佛經語言考校舉例 李淑萍
中央大學
11:00-11:10 茶 敘
11:10
|
12:50
第二場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講評人
朱慶之
香港教育學院 萬金川
中央大學 《玄應音義卷八?維摩經》所釋條目的幾個問題 朱慶之
香港教育學院
李淑萍
中央大學 佛經音義異文用字探析 李圭甲
韓國延世大學
廖湘美
中央大學 《可洪音義》直音的研究 丁 鋒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孫致文
中央大學 《玄應音義》釋詞多義現象研究 曾 良
廈門大學
12:50-14:10 午 餐
14:10
|
15:30 第三場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講評人
鍾彩鈞
中研院文哲所 蘇新春
廈門大學 《十三經》中「天」字分析 蕭振邦
中央大學
楊祖漢
中央大學 牟宗三先生的朱子學詮釋之反省 鍾彩鈞
中研院文哲所
曹美秀
中央大學 洪良品的古文《尚書》辨真理論 蔣秋華
中研院文哲所
15:30-16:00 茶 敘
16:00
|
17:20 第四場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講評人
李賢中
臺灣大學哲學系 岑溢成
中央大學 王弼名稱之辨再探 李賢中
臺灣大學哲學系
Lloyd Haft
(漢樂逸)
荷蘭萊頓大學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on Chinese Medicine 黃崇修
東吳大學哲學系
李國俊
中央大學 從有形到無形──戲曲資料數位化與網路傳播 李元皓
中央大學
晚 宴
※主持人4分鐘;發表人12分鐘;講評人8分鐘;論文回應2分鐘;現場提問每人2分鐘。
國立中央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人社特色領域
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流變 古典文學的「物」與「我」 玄應《一切經音義》綜合研究
中 國 經 典 與 文 化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議 程 表
會議日期: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
會議地點:中央大學文學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A302)
8:40-9:20 報到
主題演講 主講人: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鄭毓瑜教授
9:20-10:00 題 目: 引譬連類 ── 越界與體現
10:00
|
11:20 第一場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講評人
陳弱水
臺灣大學 亢巧霞
廈門大學 元白唱和詩中白居易的主體性表達 林淑貞
中興大學
陳家煌
中央大學 白居易詩中的鶴 李欣錫
清華大學
李宜學
中央大學 論西域物質文化在中晚唐詩中的投影──以瑪瑙器皿為例 陳玨
清華大學
11:20-11:30 茶 敘
11:30
|
12:50 第二場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講評人
林明德
彰化師範大學 李元皓
中央大學 臺灣戲曲影音資料的蒐集與整理:以李金棠表演資料為例 沈冬
臺灣大學
沈冬
臺灣大學 四海唱片的多元聲音 管冰琛
中央大學
蔡英俊
清華大學 語言、修辭與敘述──從王夢鷗先生《文學概論》談起 林明德
彰化師範大學
12:50-14:00 午 餐
14:00
|
15:20 第三場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講評人
鄭毓瑜
臺灣大學 龍亞珍
中央大學 物我相契──詩經中的玉石描寫 賀廣如
中央大學
康來新 劉惠華
中央大學 石之為物的生命史:《雲林石譜》的紅學反思 高桂惠
政治大學
高桂惠
政治大學 《西遊記》「禮物」探析 陳玨
清華大學
15:20-15:50 茶 敘
15:50
|
17:10 第四場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講評人
陳萬益
清華大學 黄金明
漳州師範學院 漢代屈原批評與文士的精神建構 郭永吉
中央大學
劉榮平
廈門大學 從黃鶴齡《不暇懶齋詩鈔》看道咸年間臺灣社會之狀況 陳萬益
清華大學
朱盈蓓
廈門大學 明清敍事文學擬神話結構中的主體間性思想 李志宏
臺灣師範大學
17:10-17:40 閉 幕 式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 蘇新春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 楊祖漢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康來新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萬金川教授
晚 宴
主持人4分鐘;發表人12分鐘;講評人8分鐘;論文回應2分鐘;現場提問每人2分鐘。